医学教育创新发展

  • 新医科背景下学科交叉融合模式在康复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许轶;黄东锋;

    新时代背景下,医学教育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新医科建设要求更加注重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康复医学教育作为医学领域的关键分支,亟须适应这一变革,实现教育模式与方法的创新。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新医科背景下学科交叉融合模式在康复医学教育中的应用与创新。分析了康复医学教育的现状与挑战,提出了康复医学教育的创新路径以及提质策略。强调了创新路径多元化与提质策略改进,旨在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专业能力的康复学科医学生。通过国内外案例分析,本研究总结了实践案例的启示,并预测了康复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持续推进学科交叉融合的策略与建议,以满足新时代医学教育的高标准严要求。

    2025年01期 v.33;No.171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5K]
    [下载次数:4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 ]
  •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训中的应用

    傅旭东;周静怡;

    目的 目前,尽管目前中国五年制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激发医学生的研究兴趣仍是医学教育面临的挑战。任务驱动教学法(Task-driven Learning, TDL)是提高技能、知识和能力之间联系的有效策略。本研究旨在评估TDL模式对中国五年制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影响。方法 分批将浙江大学的总计84名三年级本科生分为两组,即TDL组和讲授式学习(Lecturebased Learning, LBL)组。TBL组采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TDL课程进行教学。课程包括五个阶段,即任务设计、自学、实验设计、讨论和总结。LBL组采用传统的LBL教学方法。课程结束后,使用理论和实践测试对学习成绩进行了评价。还通过问卷调查评估了学生对TDL和LBL的喜好和满意度。结果 实践测试的平均得分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理论测试中,结果观察到两组之间没有实质性差异(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TDL教学组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验内容均表示满意。TDL课程也有利于本科生完成他们的研究设计。此外,TDL教学组学生在创新思维、协作和交流方面也取得了积极的效果。结论 TDL是中国医学生教育的一种强有效的教育方法,不仅向学生传授了基础知识,还让他们更有效地运用知识进行科学研究。

    2025年01期 v.33;No.171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2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101计划”背景下法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思考和创新实践

    徐祥;张玉向;苏莉;王进步;高永超;周运锋;梅光宝;陈光;

    继计算机领域之后“,101计划”已在数学、物理学,以及基础医学等8个基础学科全面开展。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参与其中“,101计划”必将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法医学专业教学工作者亦需顺势而为,大力推动法医学专业课程、师资及教材等核心要素的建设,促进高素质法医学人才的培养。本研究结合我校法医学国家级特色专业、一流本科专业和学科建设的举措经验,就“101计划”背景下法医学核心课程及师资团队建设、基于知识图谱的教材编写等高素质法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进行论述,以期为法医学领域“101计划”的实施做出有益探索,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法医学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

    2025年01期 v.33;No.171 14-18+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8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临床教学医院“教学产创”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策略

    张耀林;冯瑞;

    临床教学医院不仅是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的主要基地,也是医学教育、科研和临床转化研究的重要推动者。统计数据显示,大多数国家的大中型医院是大学附属医院,80%以上的科研成果源自这些机构。医学生的大部分临床教学时间在附属医院中度过,强调了附属医院在医学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尽管如此,临床教学医院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不足、科研与产业创新结合不足等。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建议进一步提升临床教学医院的教学地位和科研转化能力,将教学、科研和转化研究有机结合,实现教学产创一体化,以培养更多高水平的医学人才,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

    2025年01期 v.33;No.171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2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师承教育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孙赫浓;吴国平;贾暄;袁有树;王志伟;

    目的 分析中医药师承教育研究热点及趋势,为未来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文献数据库1995年1月—2024年10月近30年间中医药师承教育相关研究期刊论文,共纳入文献1 073篇。采用CiteSpace 6.3. R1等软件,分析发文量、发文期刊、发文机构、作者,以及关键词,并绘制可视化分析图谱。结果 这方面发文量呈明显上升,2018年为发文峰值93篇。《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和《中医教育》为主要发文期刊,发文量超100篇。大部分发文机构与作者处于分散独立研究状态。关键词共现显示中医药师承教育研究集中在师承教育、中医教育、教学模式等方面。聚类分析形成16个聚类,师承教育、中医教育、院校教育类别研究自1995—2024年始终持续。近年突现关键词为临床思维、人才培养、中医经典、教学,以及中医住培等。结论 中医药师承教育受到关注,但研究机构及作者的学术合作尚需加强。中医药师承教育研究热点在于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中医药师承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剖析学习成果,促进师承名师经验的活态传承。研究前沿方向包括中医经典及文化融入中医药师承教育教学内容及中医住培师承教育模式研究等。

    2025年01期 v.33;No.171 2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3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研究生教育

  •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X”模式在妇产科学研究生教学中的运用

    毕建蕾;李亚;陆俊玲;王馨犹;刘佳欣;李雪;王丽霞;

    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以学科为中心,难以应对现代医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新医科背景下,复合型医学人才的培养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本研究探讨了“医学+X”教学模式在妇产科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整合管理学、法学、社会学、公共卫生学、工程学、材料学、基础医学、统计学、数字媒体,以及人工智能等学科的知识,设计了适合妇产科教学的课程框架。该框架包括需求导向的调研、系统化的课程内容设计、创新的教学方法、综合的评价模式和持续的课程反馈机制。通过前期调研确定了学生在临床技能、管理能力,以及法律知识等方面的需求。课程内容分为医文、医工和医理模块,每个模块涵盖相关学科的核心知识和实践应用。课程安排包括基础课程、应用课程和综合课程,旨在通过结合临床实习和跨学科项目,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评价模式采用多维度评价标准、实操考核、案例分析以及创新评价方法。该课程设计有效地促进了学科的融合和创新,为医学教育的跨学科整合提供了实践经验和参考。将“医学+X”模式应用到更多医学领域和学科,帮助进一步提升教学的互动性和实用性。

    2025年01期 v.33;No.171 3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2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中国公共卫生硕士培养现状可视化分析

    代欣悦;李静;刘梦;代书杰;

    目的 梳理了公共卫生硕士培养研究现状,对公共卫生硕士培养的研究热点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可为学者后续进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研究选取CNKI数据库中的文献,使用Note Express文献管理软件进行筛选去重,采用CiteSpace软件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并构建知识图谱。结果 公共卫生硕士相关研究有所增加,发文量排名靠前的作者和机构集中在中国东部地区。频次排名前10的关键词里中心性>0.1的有公共卫生、专业学位、培养模式,以及人才培养等。聚类分析揭示了人才培养、教育及影响因素等研究热点。突现词分析显示人才培养是近两年的突现词,主要集中在培训需求、教育现状、全球化等方面。结论 近几年来,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一直是公共卫生硕士培养的研究热点,公共卫生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研究数量有所增加,但作者间交流合作有待加强,高等院校与医疗卫生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尚未构建良好的合作机制。为契合公共卫生领域对高层次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应高度重视公共卫生硕士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创新公共卫生专业学位硕士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完善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公共卫生硕士实践能力评价体系,以推动公共卫生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01期 v.33;No.171 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7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基础教学

  • 人工智能辅助下基础化学自主学习模式建设

    陈天恒;马志强;张运昌;佘岚;郭贝贝;杨峰;

    针对医学院校基础化学课时数较少但课程内容较多的现状,以及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中心”的不足,探索并构建了符合本课程特色的自主学习教学实施框架,创新性采用人工智能工具全面辅助课前导学、课堂互动、课后作业及拓展学习的各个教学环节。这一模式创新不仅有效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课堂参与度。实践结果显示,相较于往届学生,采用此模式的学生在作业完成和期末考试中均取得了显著进步,验证了该学习模式在提升教学效果方面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本团队进一步针对采用人工智能工具进行辅助学习时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提出具体解决方法,以期为医学院校基础化学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2025年01期 v.33;No.171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3K]
    [下载次数:7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Meta分析

    马兴铭;邱华中源;王玲玲;任栓汕;

    检索中文数据库有关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文献,采用CMA软件进行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Meta评价,纳入文献34篇、样本量8 630人。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满意度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OR=4.26,95%CI:1.98-9.16);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组学生成绩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SMD=1.33,95%CI:0.57-2.10);92.1%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能提高课程的学习兴趣,且高于传统教学组(OR=7.44,95%CI:1.61-34.5)。87.9%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能促进课程知识的掌握(OR=2.27,95%CI:0.82-6.23);87.9%(95%CI:84.9%~90.3%)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能提高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90.0%(95%CI:85.2%~93.4%)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有助于家国情怀、理想信念、伦理道德意识,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够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向同行的协同作用。

    2025年01期 v.33;No.171 55-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8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统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戴浈浈;李永生;托合提·热合曼;毕育学;

    新医科建设的背景下,医学统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需要新的探索与实践。从教育的根本问题出发,以临床需求和公共卫生应用为导向,以培养新时代“五术”医学人才为总目标,结合医学与统计学科特色,设计了“双主三聚四融合”的课程思政育人思路,提炼了统计素养、人文素养及理想信念等思政要素,构建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及网络教学“三堂联动”的思政教学路径。实践证明,医学统计学课程思政在课程建设、师资建设,以及学生培养方面均取得一定成效。

    2025年01期 v.33;No.171 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6K]
    [下载次数:4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数智赋能下基于模型药物开展药剂学开放性实验教学改革探究

    王海垠;丁彩凤;逯荻;范雅婷;鲁卫东;

    药剂学开放性实验是一种新型实验教学模式,定位于实践教学体系中的综合训练层次。数智赋能药剂学开放式实验教学充分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设备、信息化平台资源,是一种自主性更强、自由度更高的开放式教学模式。笔者结合昆明医科大学新建设的多功能智慧教室、智能实验室以及终端数字化设备,配合GMP仿真实验室项目,通过数智赋能的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一能改变以往刻板、枯燥的实验教学技能训练过程;二能提高实验教学效能,串联理论课和实验课的知识点,促进药剂学学习效果;三能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改善实验课“千校一面”的窘境,助力学生学习能力全面发展。

    2025年01期 v.33;No.171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9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产教融合”背景下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冯嘉楠;纪万里;王小芬;陆叶;贾冬玲;亓雪;张宜凡;

    随着制药产业快速发展,企业对应用型药物分析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然而,传统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存在教学内容陈旧、手段单一、缺乏双语教学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制药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在产教融合政策地推动下对药物分析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探索,旨在使教学内容更加贴合行业需求,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学科交叉思维、与国际接轨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推动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为高等教育的改革探索提供新路径。

    2025年01期 v.33;No.171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2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探索

    武丽涛;李梦瑶;闫小飞;宁启兰;蒋小英;杨旭东;蓝茜;蒋晓刚;吴锋;雷莉;李冬民;

    基于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实验,探讨在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实践方法,旨在提高实验教学的思政水平,及时跟进思政教育融入高校实验课堂的实效性。Western blotting实验作为生物化学领域的重要实验技术,不仅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进行思政教育的一项重要载体。在Western blotting实验中探索思政元素与教育教学的相互联系是目前较为新颖的一个教学实践角度,将科学实验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以培养学生在科学精神、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融入科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创新型医学高素质人才的全面发展。

    2025年01期 v.33;No.171 81-86+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5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项目反应理论的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质量评价

    裴磊磊;赵亚玲;康轶君;朱永生;

    目的 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专业本科生“生物统计学”期末考试成绩,评估课程教学质量,为改善课程安排和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以西安交通大学2022年参加“生物统计学”课程的医学专业本科生期末考试成绩为例,采用三参数logistic模型进行参数估计,计算分析试题区分度、难度系数和猜测系数等指标。结果 研究中7个班级共942名学生完成了期末考试,所有班级客观题和主观题区分度系数均大于0.4,可以拉开不同水平应试者分数的距离。除6班的较低以外,其他各班客观题难度系数相对集中。客观题的猜测系数均值为0.065,主观题猜测系数均值为0.070,客观题涉及知识点比较广,猜测系数分布波动较大,可能提供总体教学质量好坏的信息。结论 生物统计学试题整体设计合理、难易适中、覆盖面广,为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反馈信息,也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2025年01期 v.33;No.171 8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1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OBE理念下医学导论课程思政教学路径探索

    杨倩倩;安婧;张秀华;

    以医学导论课程为例探索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理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学模式。以医学导论课程为例,在OBE理念的指导下,以产出为导向,逆向设计原有课程的教学模式,正向实施教学计划,让思政育人贯穿教学全环节;以思政教育为核心内容的导向,提取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政元素,建设教学案例库,体现课程思政育人价值;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方法,采用“线上+线下”双线混融式教学模式和“临床培养基地+理论教学基地”双基地直通车式教育实践模式,真正实现德育的有机融合;以评价为依据,采用“2+3+4”全过程评价体系,实现持续改进,持续提升思政育人效果。探索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素的挖掘和思政资源库建设的有效途径,构建思政课程资源融入传统文化的教育模式,以提升其在课程建设及人才培养质量上的应用价值。

    2025年01期 v.33;No.171 93-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3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空气手势教学法在肩关节运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

    赵雨亭;王志江;孙建淼;刘睿;

    目的 基于学习投入分层分析空气手势教学法对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肩关节运动解剖教学认知负荷的影响。方法 将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实习的44名实习生随机分为手势教学组(n=22)和常规教学组(n=22)。常规教学组采用传统讲座形式对肩关节运动解剖进行教学,手势教学组由同一教师采用空气手势法进行教学。根据其学习投入水平进行分层,对比不同群体内两组实习生的认知负荷、成绩,以及教学效果情况。结果 高投入群体中,手势教学组的相关认知负荷(Germane Cognitive Load,GCL)显著高于常规教学组(P<0.05);低投入群体中,手势教学组内在认知负荷(intrinsic cognitive load,ICL)得分显著低于常规教学组(P<0.05),GL得分显著高于常规教学组(P<0.05)。高投入群体两组学生的理论成绩与实践成绩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投入学习群体中手势教学组理论考试得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教学组(P<0.05)。高投入群体手势教学组实习生仅教学热情方面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教学组(P<0.05);而在低投入群体中,手势教学组学生的学习价值、知识宽度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教学组(P<0.05)。结论 空气手势法的应用在不同学习投入群体中存在差异,具有降低学生内在认知负荷、提高相关认知负荷,并从多维度改善教学满意度的优势。

    2025年01期 v.33;No.171 102-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2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教材建设

  • 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医用化学”新形态教材建设

    陈莲惠;何建川;董军;周黄;贾飞云;简易;

    医用化学是高等医学院校大一新生的重要公共基础课,是后续课程及临床工作的重要支撑。医用化学教材作为该课程的重要载体,建设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医用化学新形态一流教材对医用化学一流课程建设及培养一流医药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编写前沿性和创新性教材内容、建设教材新形态、思政内容进教材是当今教材建设的三大热点。从三大热点出发,首先研究了医用化学创新教材建设的时代背景,将课程思政、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材的重要性;为实现医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编写线上数字资源与线下纸质教材相融合的新形态教材的必要性。其次探讨了为实现教材内容科学性、实用性、思想性和高阶性,提出了教材的建设思路及建设方法。建设思路包括顶层设计、全程质控两方面,建设方法有三个:与时俱进、创新教材内容,思政融入、打造精神内核,纸数结合、创新教材形态。最后,通过实践探索,打造了纸质版和数字化教材相融合的医用化学新形态教材,在落实课程“内容为王”要求的同时,彰显了医用化学课程思政的育人特点。

    2025年01期 v.33;No.171 10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5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医教材文本语言特征分析及其对中医预科汉语教学的启示

    刘佳;王忠一;

    语料库语言学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范式,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语言现象的分析和研究中。基于这一研究范式,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医专业系列教材和中医汉语系列教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些教材的深入分析和研究,自建了一个专门针对中医教材的文本语料库。通过对语料库中的大量文本数据进行系统的统计和分析,从多个角度对语料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研究。具体来说,主要从“主题聚类、风格、高频词”等多个维度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构拟“中医预科汉语教学词汇大纲”和“中医预科汉语教学句式大纲”的设想。这两个大纲旨在实现“中医”和“汉语”的整体设计和有机融合,为中医专业学生提供更为系统和科学的学习资源。

    2025年01期 v.33;No.171 114-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4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医学外语教学

  • 护理英语口语教学中AI和改良版Mini-CEX应用SWOT分析及优化策略

    田玲;白丽梅;

    在新文科和新医科建设背景下,以护理英语口语课程为例,探究跨学科属性课程的教学改革与评价模式。通过实证研究,以人工智能口语应用和创新的改良版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EX)量表作为测评方式,融入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对比师评、机评、生评、自评视角,践行多元读写能力培养模式,引导学生完成设计学习流程,并根据成绩统计结果,对AI和改良版Mini-CEX应用开展SWOT分析,剖析创新应用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最终提出增长型策略、扭转型策略、多元化策略和防御型策略。策略将AI口语应用和改良版Mini-CEX优势凸显,并改善和优化不足之处,以期开拓新文科和新医科建设新思路和AI赋能ESP课程新范式,助力培养研究型、创新型、复合型及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2025年01期 v.33;No.171 121-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3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医疗卫生领域应急语言人才的差异化培养初探

    张樱子;黄芬;

    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引发全球关注。在应对这些事件的过程中,应急语言在医疗卫生服务、抗疫物资分配、抗疫信息、数据交流与共享、行政指令的贯彻落实,以及大众心理安抚等工作中具有专业技术和专业设备都无法替代的作用。应急语言已成为影响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效果的核心影响因素之一。但应急语言人才培养在全球范围内都呈现滞后状态,特别是针对医学专业和外语专业学生的差异化培养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实践。基于多年的医学英语教育实践,本研究中提出了针对医疗卫生领域应急语言人才的差异化培养框架,旨在为医学生和外语专业学生提供分别适应其专业需求的核心知识、机器辅助翻译能力和应急语言协调能力的培训体系,以期后续通过缜密的教学设计逐步将这些培训内容嵌入医学院校各相关专业的外语教学之中。在教学中逐步完善医疗卫生应急人才培养基本框架,形成应急医学外语人才培养的长效运行机制和实施方案,为医疗卫生应急管理培养实用型应急语言人才,推动中国应急语言服务的制度建设。

    2025年01期 v.33;No.171 129-135+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9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教学

  • 基于扎根理论的ChatGPT在核医学教育中的应用优势

    代进杰;陈艺偲;邓艾琳;蒋柳;陈文义;陈玉华;王欣然;任建丽;饶茂华;

    目的 探讨ChatGPT在核医学课程学习及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因素。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思路,借助扎根理论方法,通过线下面访和线上访谈收集数据,运用NVivo 14.0软件对访谈文本进行三级编码。结果 提出ChatGPT在核医学教育领域中存在的指导课程知识学习、辅助课程理论教学、营造科研学术氛围、加强临床实践能力、平衡教育资源不均,以及提高医学人文素养六大优势因素,其中指导课程知识学习和加强临床实践能力两大优势因素最受关注,被提及的频繁程度分别为29%和21%。结论 ChatGPT在核医学教育领域的应用优势展现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教学辅助,以及社会医学人文3个层面,为高等医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2025年01期 v.33;No.171 136-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5K]
    [下载次数:5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神经病学专业特色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构建

    谷依雪;张华;田鑫;

    立足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神经病学教学在医学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当前的医学教育因专业性强、理论知识多,主要集中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当今时代的高校教学,应将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课程思政作为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医疗法规和职业道德的重要桥梁,已在各医科院校广泛开展。神经系统是一个高度复杂、精密有序的非线性网络系统,神经病学教学具有专业特殊性,专业课程学习难度大。神经病学教学应以符合自身特点的方式,建构开展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当前的神经病学课程思政,从教师的意识形态到教学的内容形式均存在不足,思政建设相对落后。通过多主体相互协作,建立符合神经病学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将神经病学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医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达到育人成效。

    2025年01期 v.33;No.171 144-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0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情景模拟教学法联合传统教学模式在医学通识课教学中的作用

    赵永林;魏星;李维妙;刘棣;

    目的 探讨情景模拟教学法联合传统教学模式在医学通识课教学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为更好地开展通识课教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22年9月~2023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参加医学通识课“健康素养导论”的非医学背景的120名大一新生作为对照组,选取2023年9月~2024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参加通识课“健康素养导论”的非医学背景的120名大一新生作为实验组。实验组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联合传统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通过纸质理论考试及随堂测验对两种模式的学习效果进行分析,学生最终获得综合成绩,综合成绩=纸质理论考试成绩×70%+随堂测验成绩×30%。对纸质理论考试成绩、随堂测验成绩及综合成绩均进行对比分析。同时,通过在线问卷调查,分析实验组学生对情景模拟教学法的接受度及学习体会。结果 实验组学生的纸质理论考试成绩、随堂测验成绩及综合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部分学生认为情景模拟教学法可以增加学习兴趣、提升听课效率、改善教学效果。结论 情景模拟教学法联合传统教学模式在医学通识课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成绩及教学质量,可在医学通识课的教学中逐步推广。

    2025年01期 v.33;No.171 151-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4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动态数据驱动仿真模型在颅脑创伤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霍军丽;张秀文;杜园园;董秋峰;张艳群;

    目的 探讨基于动态数据驱动仿真模型在神经外科护理学员颅脑创伤护理教学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 选取2021—2024年进入西京医院神经外科实习的共计240名护理学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传统教学组(对照组)和动态数据驱动仿真模型教学组(实验组),每组120名学员。通过构建动态数据驱动颅脑创伤虚拟仿真模型,利用虚实结合的仿真模型开展颅脑创伤护理教学实践。教学结束后,对比两组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实践能力和教学内容的满意度调查结果,综合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和实践能力考核成绩分别为(92.50±12.37)(88.40±9.12)均高于传统教学组(86.92±7.43)(79.08±8.36)(P<0.05),理论成绩中主要是脑脊液漏护理、术后伤口护理知识掌握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满意度调查显示,实验组对教学的总体满意率显著高于传帮带的传统教学方法组(P<0.05)。结论 动态数据驱动仿真模型教学实现了颅脑损伤护理真实模拟操作教学,显著提高了教学效果,加强了护理学员的实践技能和学习兴趣,为培养合格的神经外科护理人员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

    2025年01期 v.33;No.171 156-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6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微格教学在医学生临床教学中效果的Meta分析

    杨含腾;张耕源;陈刚;李龙;

    目的 系统评估微格教学法在医学生临床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检索2024年9月前公开发表的有关微格教学方法在医学生临床教学方面的研究,按照Cochrane评价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有46篇,合计3 551名学员纳入本次研究。微格教学组的基础理论成绩(SMD=5.18,95%CI:3.97-6.39,P<0.000 01)、临床实践技能成绩(SMD=7.26,95%CI:6.14-8.37,P<0.00001)、总体满意度(OR=5.65,95%CI:4.12-7.76,P<0.000 01)、提高学习兴趣(SMD=2.07,95%CI:1.50-2.63,P<0.000 01)、提高团队合作能力(SMD=1.27,95%CI:0.68-1.87,P<0.0001)、提高自主学习能力(SMD=1.10,95%CI:0.74-1.46,P<0.000 01)、提高操作能力(SMD=1.04,95%CI:0.36-1.73,P=0.003)、活跃课堂氛围(SMD=0.94,95%CI:0.40-1.47,P=0.000 6)和培养临床思维(SMD=0.82,95%CI:0.69-0.96,P<0.000 01)方面均优于传统教学组学员。结论 微格教学法可提高学员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技能成绩,提高学员满意度,同时有利于提升学员的学习兴趣、团队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操作能力、活跃课堂氛围和培养临床思维。

    2025年01期 v.33;No.171 161-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6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杂志简介及投稿须知

    <正>1简介《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原《西北医学教育》)创刊于1982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安交通大学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医学教育类学术刊物(双月刊,CN61-1507/G4,ISSN 2096-3181,每逢双月1日出版发行。),是我国最早创办的医学教育类学术期刊之一。获得“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陕西省高校精品社科期刊”“陕西省科技期刊优秀科技期刊”等荣誉;本刊为《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国家科技部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PD)收录期刊、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收录期刊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等国内多种重要数据库收录。

    2025年01期 v.33;No.171 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下载本期数据